二月二,龙抬头

6 3 月, 2011 by SunQ Leave a reply »

二月二,龙抬头。

二月二 龙抬头

今天是农历二月二,俗话有多中说法:“二月二,龙抬头”、“二月二,剃龙头”,二月二在我们这里的习俗就是吃料豆和理发,貌似很小的时候还有撒炉灰的,但是自从懂事后就一直都没有见过,或许是炉灰这东西越来越少见了吧。另外就是二月二这天,是不能做针线活的……还有一些的习俗,随着自己慢慢的长大,貌似,很多的习俗都被人们所淡忘了。

连年都没有味道了,还能让这个不是节庆的“二月二”保持多少古风呢?

长了二十六岁,今年算是第一次第一次赶了个二月二的“时髦”,“早早”起来跑到理发店去理发,说是“早早”,其实起床的时候就差不多九点半了,到了小区门口的理发店,排队等了差不多一个小时,理发用了差不多十分钟……总算把“剃龙头”这个习俗感受了一下。

二月二 剃龙头

(图片来源于网络)

“剃龙头”虽然是二十六年才有第一次,但是吃料豆却是从小就有的。还记得小时候,每年二月二之前,家里都会提前把豆子洗干净、泡好然后再晾干,到了二月二的早上做出各种口味的料豆来,甜的、咸的、五香的……上学的时候,总要找各种各样的袋子,带上各种口味的料豆去学校。到了学校第一件事就是把自己的料豆跟各位同学分享,把自己的豆子分给同学,同时也得到了同学们家里的各种各样的豆子。等豆子互相串完了门子,自己袋子里的原本分得清清楚楚的甜的咸的料豆,已经没有什么明确的界限,各种各样几十种口味的豆子都掺和在一起。每从袋里里拿出一个豆子放入口中,都是一个不同的体验。

话说,自从离开家上了大学之后,就再也没有在二月二这一天吃过料豆了,再也没有小时候分享的那种喜悦……

关于二月二:

“二月二日新雨晴,草芽菜甲一时生。轻衫细马春年少,十字津头一字行。” 正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这首《二月二日》诗中所描绘的,农历二月至,中国人又迎来了春季里的另一个节日——春龙节。

“龙抬头”的传说

今年3月6日,即农历二月初二,这一天也被称作“龙抬头日”、“青龙节”、“春龙节”等。俗话说,“二月二,龙抬头;大仓满,小仓流”。自古以来,人们在这一天祝愿一年风调雨顺、物阜民丰。“龙抬头”的传说是这样的:相传武则天称帝惹恼了玉帝,玉帝便令龙王不得向人间施雨,导致连旱3年。龙王怜悯百姓,便私自布云施雨,结果被玉帝打下凡间,压在山下。玉帝规定:要想龙王上天,除非金豆开花。为救龙王,人们终于在二月二想到:玉米不就是金豆吗?于是家家户户都爆玉米花呈贡,玉帝无奈,便将龙王召回天庭。这就是“金豆开花,龙王升天,兴云布雨,五谷丰登”。

其实,“龙抬头”的说法源自星相变化。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家将全天恒星分为“三垣”和“四象”,其中“四象”即苍龙、白虎、朱雀、玄武,分别代表东西南北4个方向。随着地球公转,天空的星相也随季节转换。冬春之交的傍晚,“苍龙露头”。苍龙由二十八宿中的“角、亢、氐、房、心、尾、箕七宿组成。每年二月初二的傍晚,人们能看到苍龙的角(角宿)从东方的地平线上升起,随着时间的推移,龙喉(亢宿)、龙爪(氐宿)也会相继出现,这就是所谓的“龙抬头”。

事实上,这一天正值惊蛰、春分前后,古时候人们相信蛰伏一个冬天的龙王从这天开始就要抬头活动,为了祈祷风调雨顺,人们便将这天作为节日,祭祀为人间送来雨水的龙王。此外,在中国南方很多地区,这一天还被认为是土地神(社神)之生辰,故又称作“土地公生日”或“伯公生日”等。

“剃龙头”的故事

在北方,很多人习惯在二月二这天出门理个发,俗称“二月二,剃龙头”。这一天,街边的大小理发馆门庭若市,恨不得一天开门18个小时。许多父母带着孩子去理发,小孩子剪头嗞哇乱叫,大人们却看得欢喜。理发师也成为这一天最忙碌的行当。

正所谓“龙抬头,剃龙头”,人们这天剃头,图的就是个吉利。很多中国人忌讳正月剃头,因为“正月不剃头,剃头死舅舅”,如此“迷信”的说法听来可笑,那究竟是怎么回事呢。

有一种说法颇为正统,即“死舅”其实是“思旧”的变音。据说,正月不剃头的传统最早起源于清初满族强令汉族人剃发留辫,汉人迫于压力只得顺从,但仍决定正月不剃头,以示对旧朝的思念,后来“思旧”渐渐变成了“死舅”。而另一种说法似乎更有趣。故事讲的是一个贫穷的剃头匠很喜欢他的舅舅,但是每到过年的时候他总是囊中羞涩无法给舅舅买个特别的新年礼,于是有一年他决定亲手给舅舅理个发。经过他的打理,舅舅看上去精神又年轻,夸奖他说:“这是我收到的最好的礼物,希望每年都能享受一次。”于是,年复一年,剃头匠都会给舅舅理发。舅舅去世后,剃头匠每到过年,都会因思念舅舅而伤心,这即是“剃头思舅舅”的由来。

无论“思旧”还是“思舅”,二月二剃头赶上“龙抬头”,正好赋予了这个传统习惯随龙高升、龙腾虎跃的吉祥寓意。

“龙抬头”,吃什么

中国人最讲究吃,每到节日,吃点什么就更是讲究。那么“龙抬头”吃什么呢?民间传说猪也有龙相,所以猪头肉在很多人的记忆中是这天最值得怀念的美味。人们还习惯把这天吃的东西都和龙联系起来,比如“龙鳞”、“龙须”、“龙耳”,其实就是北方常见的春饼、面条和饺子。在陕西华县,二月二的时候人们喜欢吃烤干、晒干春节留下的花馍,俗称“咬蝎子尾巴”,表示这一天万物复苏,虫鸟花草开始活动。在南方,如浙江、福建、广东、广西等地,二月二仍沿用祭社习俗,人们祭社神,分祭肉,饮社酒,食社饭,糍粑和粽子是最常见的吃食。

在山东,这个节日是春节后的一个重大节日,特别是汶上县南站镇在这天还是闻名中外的土地庙子骡马大会,远在新疆、内蒙的提前赶着牲畜来赶会,全国各地的客商都来参加这个物质交流大会。这天天明后,太阳未出前,习惯围仓,就是用草木灰围一个像盛粮食囤样子的图形,中间放上五谷杂粮,用砖压好,预示今年粮食大丰收,盼望有一个好的收成。用草木灰撒在墙根,念叨“一把灰,两把灰,蝎子蚰蜒死到堆”,传说这样小孩子在墙根玩耍,就是有这些害虫,也不会伤着孩子。还有吃炒豆子(这种炒豆子被当地人成为“料豆”,又称“蝎子爪”。其中,料豆,指黑豆、黄豆或花生等,一般煮熟或炒熟,也说料豆子。 每年农历二月二在一些北方地区,像西北、山东等地有吃炒豆子的习俗,表示每年春天的开始。)的习惯,提前几天用佐料把黄豆泡好,晾干,这天炒好,相遇时 相互交换吃。也有用糖炒制的,但主料是黄豆。孩子们走到那家,念叨着流传的俗语,“二月二,炒蝎子爪(既炒的黄豆),大娘婶子给一把”,料豆(既炒的黄豆)成了招待的主品。人们吃着料豆去赶二月二的土地庙子会,玩耍、购物、交流、看戏等。学生们到了学校,更是热火朝天,教室成了料豆的小型展览会,嬉笑品尝,看谁家的手艺好。这天不允许喝糊犊(用面粉做成的汤),特别是家中有属龙的更是不行,传说怕糊龙眼,命不长寿,这天只能吃面条、水饺。水饺馅子是从农田中挖的荠菜、春节的肉,加以佐料制成。县城在这之前就有卖荠菜的。这天妇女不能在房中梳头,不然,屋中会掉蚰蜒。而且,妇女也不能动针线,怕伤了龙的眼睛。过了二月二,农民就开始忙农活。

Advertisement
~~~广告位招商中~~~

9 comments

  1. Sandy说道:

    同感,好多年吃不到二月二的炒豆子了。小时候觉得吃那东西挺好玩的。

  2. 竟然会有这种习俗哦,呵呵,看来是各地有各自的特色啊。

  3. 圣女贞德红说道:

    我听说过这个,可是我们这边不兴这些。

  4. SunQ说道:

    @Sandy 呵呵,你们那里也在二月二吃豆子呀?
    @Stainless Steel Washers 我记得有句话叫做“百里不同风,千里不同俗”
    @圣女贞德红 哦,呵呵,你们那边兴什么呢?

  5. 落伍啦说道:

    这个习惯好多人还在进行呢

  6. 苏州SEO说道:

    今年第一次听说

  7. 猫猫在线说道:

    那天想去理发来着。看到人太多。就算了。哈

  8. 猫猫在线说道:

    我们老家还有 摊煎饼的习俗。哈哈。怀念啊。

  9. 雅岚说道:

    哎,那个料豆,岚女小时候很喜欢吃。。现在正眼也不看它,杯具。。。